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3月20日下午在我校五楼录播教室开展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期青年教师公开课(决战课堂)活动。活动通过实践“136教学模式”、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环节,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推动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语文学科组全体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
本次公开课共有两位青年教师参与,她们立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结合AI技术、情境任务设计等创新手段,呈现了风格多样的课堂:
白灵老师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探讨了如何用文字传递精神的力量,重点学习了致敬类演讲稿的写作技巧。教师明确了写作的条理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点亮人物形象,并通过事实为人物代言,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并且强调了呼唤共鸣的重要性。整体教学注重写作技巧与方法的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表达水平。
曾晶老师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为例,深入探讨了致敬类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教师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通过语言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课堂中,教师模拟了葬礼中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了演讲者的心情和表达方式。教学注重文本细读和情感共鸣,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能力。
授课结束后,两位老师汇报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对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着力于这类作品的写作背景、对象、目的与表达方式,体会说理的针对性和情感的深挚性;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实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及运用能力,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语文学科组各教研组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评课。
高一语文组教师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充满智慧与创新的展示课。白灵教师沉稳干练,专业能力过硬,着眼于演讲词文体特征,落脚于语言文字运用,任务环环相扣,做到了教学相长。曾晶教师热情开朗,运用情境化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意愿,运用文本细读法层层点拨,学生自主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找规律的自觉性也得到了强化。
达慧老师对语文组青年教师给予很高的期待,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提出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首先她强调教师要重视文本示范作用,教授演讲词写作章法,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其次在备课期间应研究高考真题,抓住考点,在文本研读中提升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做到“讲”与“考”相结合。
本次活动既展现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潜力,也为学科组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指导:刘希晨
策划:赵 升
初审:刘诗颖 王昱彤
复审:王 娟
终审:赵维波 王天强
编辑:沈宝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