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智慧之花,共研提升之道。为进一步增强兰州市高中化学教师对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解,深化大概念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引领全市教师积极探索高品质课堂构建路径,2025年4月25日,兰州市教科所在兰州市第四中学举办大概念统摄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研讨会,吸引了兰州市各高中的化学老师前来参会,现场研讨氛围热烈。本次活动由兰州市第四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潘蓉主持,主要有三个环节:专题讲座、课例展示、专家点评。
苏永平老师围绕"大概念单元教学"这一主题,从三个维度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1.实施大概念单元教学的价值意义。苏老师指出,在当前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概念单元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首先,它突破了传统碎片化教学的局限,通过学科核心概念的统整,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最后,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实施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深入把握学科本质,促进其课程理解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2. 大概念教学的内涵解析。苏老师深入剖析了大概念教学的本质特征。他强调,大概念不是简单的知识点,而是反映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原理或方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持久性和迁移性。
3. 大概念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在实践层面,苏老师提出了以大概念、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他强调,有效的单元设计要遵循"逆向设计"原则,确保评价、目标与活动的一致性,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螺旋上升的学习进程。
首先由兰州61中的何祖英老师以化学反应限度及影响因素为例,分享了他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何老师融合了不同版本教材内容,期望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建构平衡观念。何老师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化学平衡"这一大概念为统领,受到启发后选取"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醇的可逆反应)作为真实情境案例,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兰州二中刘佳敏老师基于新课标要求,针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高中化学难点内容,创新性地以"水痕藏密码,化学解垢忧"为主题,将学科大概念与现实生活问题深度融合。该设计突破传统分知识点授课模式,通过生活化情境(水垢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相互作用层面理解离子平衡的本质,培养"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能力。该单元通过"从生活问题出发→建立科学模型→回归社会应用"的教学逻辑,使抽象的离子平衡理论转化为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充分彰显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最后苏永平老师总结到两个案例非常符合课程标准的定位和要求,符合指向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明确了学科大概念,制定了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创造性开发了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情境、大任务。每个课例的情境线、知识线、活动线、评价线一一对应,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同时还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活动,突出知识结构的建构,应用认知模型解决问题,实现了综合育人价值。
整场教研活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通过丰富的案例解析,帮助教师们深入理解了大概念单元教学的精髓,为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操作路径。
指导:刘希晨
策划:刘 宏 赵 升
初审:潘 蓉
复审:王天强
终审:赵维波
编辑:沈宝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