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也便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2024 年 10 月 31 日下午,兰州市第四中学召开了以“三新”背景下基于兰州市第四中学学情的各学科、各学段教学问题与对策”为主题的教研(备课)组长会议。校长刘希晨、副校长赵升、教学处主任赵维波、副主任王天强及各教研(备课)组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科建设发展之路。
会议伊始,赵升副校长提出问题,巧妙地引入会议主题。他指出,在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 “三新” 背景下,深入研究学情、精准把握学科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赵校长提出,各学科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学情,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接着,三位教研组长分别汇报了基于学科学情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数学教研组长李玉萍深入剖析了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她指出,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有趣课堂,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秩序,我们应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时,确保课堂秩序的稳定。此外,她认为要重视多媒体在数学课堂的合理利用,多媒体应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非主导。同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教师作为指引、辅助者的角色未能充分发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没能尊重个体差异。再者,课时紧任务重,教师往往忽略了实际生活的运用创设情景,使得数学教学与生活脱节。针对这些问题,李玉萍老师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首先,要精讲,合理安排讲课内容,确保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其次,注重培养教师的逻辑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流畅。再者,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分层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最后,要及时纠错,教师发挥促进作用,加强学生的基本运算和阅读能力。
英语教研组长刘敏着重强调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她认为,当前英语学科教学中存在着对教材内容深度挖掘明显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们应当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如此方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此外,刘敏组长还特别提到,增加输入量和词汇量乃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从而真正掌握这门作为语言工具的科目,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理教研组长范亚会补充了家校学习观念以及生活压力对各学科教学普遍存在的影响。她指出,目前在众多学科的教学中,都面临着部分家长、学生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或是由于生活的种种压力,学生对学习产生懈怠的情绪。这一问题并非物理学科所独有,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时有显现。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范亚会组长提出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解决思路:一方面,可以通过筛选那些在各个学科中具有潜力和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各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位教研组长分享完毕后,刘希晨校长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详细的回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激励青年组长们务必具备强烈的责任担当,鼓励大家努力成为有良知的教师。刘校长着重强调,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始终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真挚关爱,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刘校长对各参会教研组长提出了教研工作的具体要求。其一,要认真进行学科组长年度述职,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其二,要深入深耕 “136 课堂模式”,即明确一个目标、精心设计三个环节、严格落实六个步骤,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三,要大力推进单元目标大单元教学的教学落地,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传授。其四,要紧密基于学情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下是校长刘希晨提出的主题教研思路及要求:
做有良知、有担当、有情怀的教研组长
一.落实主题教研,提升教学品质
学校主题大教研“4+2”思路:四新改革研究,两大基础研究。
1.新课堂(“136”课堂模式):聚焦课堂生态,推进“136”教学模式改革,组内逐步完成学科建模和个人建模。
2.新课程(新课标-教学“宪法”):深化2020版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研究,宏观目标单元化、单元目标课时化。
3.新教材(大单元教学,项目式教学):研究跟进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改变教学方式,切实改善教学生态。
4.新高考(研究命题-素养时代):研究新高考命题,走进素养时代,梳理出值得交流借鉴的指导成果。
5.增加学研主题,关注学情研究,关注学习效果。
6.教学常规督查,健全督查团队,正视问题,依据制度,奖惩分明。
围绕新课程(教学“宪法”),新教材(大单元教学),新高考(命题新研究),新课堂(“136”课堂模式),切实落实好四新改革研究,两大基础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经验、水平和能力的转化提升。向优质高中学习跟进,加强校际间融合交流,通过交流开拓教师视野,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聚焦课堂生态,建立课堂标准
我们从四个层面思考,要建立起四中好课堂的标准:
1.真实课堂:好课堂,是看见真实的课堂。学生在真实合作、真实交流、真实质疑,师生在真实共处、真实对话、真实分享。
2.顺畅课堂。好课堂,首先是师生关系顺畅的课堂。要先解决师生情感屏障,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再组织实施教学,师生关系顺畅了,结果自然就会好。
3.规则课堂。好课堂,是练习规则和习惯的课堂。教师练习学生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听、如何合作、如何分享。课堂出现问题,要及时疏导,及时解决问题。
4.化错课堂。好课堂,是学会不断改变的课堂。课堂需要不断纠偏,不断化错,教与学,课堂不是一定要分清谁先谁后、谁多谁少;师与生,课堂不是一定要分清谁是课堂主人。
四中好课堂,要成为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课堂;四中好课堂,要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习的课堂。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做一个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
此外,赵升副校长特别补充强调了学案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明确指出,学案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案式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希晨校长和赵升副校长的发言为学校各学科教学工作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他们的话语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更激发了大家的教育热情和责任感。可以预见,在两位领导的引领下,教师们将齐心协力,积极践行会议的具体方法及要求,不断探索创新。
本次教研(备课)组长会议为兰州市第四中学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明晰了前行的方向。在 “三新” 背景的大格局下,我们必将以此次会议为关键契机,持续探索创新,全力以赴解决学科问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坚信,在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之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筑牢坚实根基。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智慧和爱心去摇动、推动、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灵魂,为他们的未来开启一扇光明之门。
指导:刘希晨
策划:赵 升
供稿:教学处
审核:赵维波 王天强
编辑:沈宝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