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教育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专栏 > 【乐群四中·幸福启航】乘风破浪扬帆进 课堂改革谱新篇——兰州市第四中学(兰州田家炳中学)课堂改革篇

【乐群四中·幸福启航】乘风破浪扬帆进 课堂改革谱新篇——兰州市第四中学(兰州田家炳中学)课堂改革篇

2025年04月14日 17:22:50 访问量:4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幸福教育136”体系为核心,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意味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面临一场艰难的变革和阵痛,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课堂教学改革一般应该遵循三个宗旨: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兰州市第四中学(兰州田家炳中学)作为一所拥有36个教学班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常规管理已经健全完善,制度治校在逐步彰显活力,学校招生已经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家长对高考的期望越来越高,随之对学校期望的越来越高。那么,学校教学质量的新增点在哪里?哪些教育因素和教学环节会极大地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呢?

带着这些问题,三年前学校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课堂、定期巡课,并通过推门听评课,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设计、学生关注、学科素养四个维度进行听课议课。一课一议,听一节课,一对一,再议一节课。聚焦课堂,以课堂增效为核心,寻找师生、生生同频共振的教学智慧。

在听课议课中,班子成员围绕四个问题和老师们进行交流研讨:第一,教学语言:怎样通过优化教学语言,激活学生,激活课堂?教学语言包括表述语言、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第二,教学设计:怎样通过课堂模式的建构,梳理知识体系,构建思维体系?第三,学生关注:怎样更好地关注三个群体的学生,特别是关注两类特别生?第四,学科素养:备课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常用备课素材有哪些,怎样备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通过观课和寻找,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这样四个深度问题:第一,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靠个人习惯在推进教学(习惯性教学);第二,无视学生的真实问题,凭自身经验在推进教学(经验性教学);第三,对学生的学习认知掌控不足,缺乏对学生怎样学习的方法引导(缺乏方法);第四,教师自身的思维流量已严重不足,缺乏学习跟进,自身思维严重受限(缺乏学习)。
思考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课堂教学方式有三个方面可以做出改变,这或许是学校适应新高考综合改革新的教学增长点:第一,语言关:教师语言缺乏激情,缺乏活力,没有起伏,没有冲击力,表述语言平淡无奇,表情语言缺乏微笑,肢体语言单一呆板,整体四平八稳,唤醒不了学生,激活不了课堂,学生不知不觉就游离在课堂之外了。第二,教学观:教师主宰课堂,教师主宰时间,教师串讲时间太长,课堂缺乏激励,缺乏评价。课堂只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学生听不进去,学不进去,怎么办?第三,学生观:关注学生整体多,关注学生个体少。对学生的尊重不够,信任不够,放手学生不够。小组合作的互动时间太短,甚至没有独学和组学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不觉就已游离在课堂之外了。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尝试通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以教师在课堂上精讲搭建知识体系、学生内化吸收构建知识体系、合作展示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思维导图的高效课堂模式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出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136”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简称“136”教学模式,“1”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3”指三步流程,“6”指三步流程中的六个环节。“136”教学模式,三步六环节是:第一步,教师精讲,搭建知识体系。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展示(或情境展示、案例展示);第二环节,教师精讲。第二步,学生内化,构建知识体系。分两个环节:第三环节,独学内化;第四环节,组学深化。第三步,展示交流,完善知识体系。分两个环节:第五环节,小组展示;第六环节,检测反馈(或训练提升)。

“136”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的一级模式进行推广和实践。学校从上到下以“一级学校建模、二级学科建模、三级个人建模”的课堂改革思路为抓手,11个大教研组的示范引领为核心,构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为途径,齐心协力推进“136”幸福课堂。
学校模式,体现的是学校的教学思想,是对全校师生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科建模,是各学科要根据学校模式和学科特点,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个人建模,是在学校模式和学科模式的基础上,教师个人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营造全员课改,激活课堂生态,促进教学绩效提升,建构兰州四中“幸福教育136”体系之“136”幸福课堂,实施幸福教育,学校班子成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体落实落地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教学主导思想

思想引领行动,行为改变教学。学校提出三个教学思想,来指导“136”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工作:

1.先教后学思想。教师结合问题展示,进行螺旋式精讲,给学生搭建知识架构,要注重支架搭建要让学生够得着;根据教师搭建的支架和体系,学生进行独学,自己内化吸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适时进行支架链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2.互帮互助思想。在学生独学内化基础上,合作小组进行组学讨论,从独学内化到组学深化,共同解决组内疑难问题;教师在巡查中物色出能解决共性问题的小组,派代表给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讲解,解决全班性疑难问题。

3.教学公平思想。不仅要注重教学起点的公平,更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公平。如果教师一言堂教学,只关注优秀生而忽略学困生,那就会使这些学生越来越差。学困生要及时帮助,课堂要有属于学困生的时间和流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教学支撑观点

经过学与习、思与行、感与悟,汇聚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学校提炼出新时代兰州市第四中学的教学“新四观”,来助推“136”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

1.学生观: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是具有巨大潜能、独特的、发展中的活生生的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2.教师观: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学科教学中平等的首席。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3.教材观:教材包括2017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是学科教学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理想的状态是依托教材并超越教材。

4.教学观: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课堂操作流程

 “136”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即“对分课堂”理念引领下的“三步六环节”教学法,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精讲,搭建知识架构。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展示(或情境展示、案例展示);第二环节,教师精讲。

第二步,学生内化,构建知识体系。分两个环节:第三环节,独学内化;第四环节,组学深化。

第三步,小组展示,完善知识体系。分两个环节:第五环节,小组展示;第六环节,检测反馈(或训练提升)。

第一环节,问题展示。教师备课时将知识设计成若干个梯度性问题,知识问题化,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学生带着思考,进入教师精讲环节。问题展示环节,教师的智慧在于课前对知识问题化的设计。

第二环节,教师精讲。教师结合梯度性问题,进行螺旋式精讲,搭建知识架构,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教师精讲环节,教师的智慧在于讲解简练和语言干净,更在于知识体系的初步搭建,注重教学支架的搭建要让学生够得着。

第三环节,独学内化。学生根据教师搭建的支架和体系,独自梳理吸收。独学内化环节,教师的智慧在于给够学生独学时间,并在巡视过程中适时进行教学支架的链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第四环节,组学深化。在学生独学基础上,合作小组进行组学讨论,教师在巡查中寻找出大部分小组普遍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同时寻找出能解决大部分小组共性疑惑的小组与个人。组学深化环节,教师的智慧在于组学深化中疑惑问题的现场整理。

第五环节,小组展示。教师选取能解决大部分小组共性疑惑的小组代表,进行组学深化环节中存留问题的展示讲解。小组展示环节,教师的智慧在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及时评价和大力培养。

第六环节,检测反馈。教师将检测题(训练题)进行难易分类,再分解给不同层次学生,当堂检测和反馈矫正。可以建议学困生做知识网络再现题,学中生做典题翻新题,学优生做思维拓展题。检测反馈环节,教师的智慧在于课前对检测训练题的提炼分类。

四、课堂推进思路

1.一级建模。开三会。

学校“136”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学校有效课堂模式和一级模式推广。先后通过三会(全校大会、11个教研组的11个研讨会、青年教师立标人培训会),统一教改认识,统一教学思想,解读操作流程。

2.二级建模。走三标,过三关。

在一级建模完成后,继续推进二级建模和三级建模工作,进行了“走三标”、“过三关”活动。

 “走三标”是:立标----确定立标人,上好立标课;学标----互相听课,统一学科教学思想;验标----人人做课,节节建模。

“过三关”是:课堂过关----人人过关,节节入模;课题攻关----学校规划课题与个人小课题分工研究;提炼过关----文字提炼,形成反思心得,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每年发表一篇教学论文。

学校引领教师的工作状态是:在学习中、反思中、实践中、提炼中、分享中、进步中。

3.三级建模。建模→入模→出模。

个人建模和学科建模的关系是“有模式而不惟模式”的关系,模式只是提供了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操作环节,只是一个基本框架,能否用好要看教师基本功。“三级建模”改革就是要使教师既有共同的教学理念引领、又符合个人实际的教学风格。引领教师要研究自己,发挥自己性格优势,放大自己的性格优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组织保证

1.成立课堂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总体策划工作;教学处主任任执行组长,负责发展和协调工作,并负责数据和资料的整理等工作。

2.成立课堂改革备课小组。学科组长负责提炼学科模式,并负责整理审核导学案,为系列校本教材做好准备。学科教师建构个人模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

3.成立领导小组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堂改革研讨会,组织听取小组成员所负责的相关项目的成果汇报,总结课堂改革中的得与失并制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与方向,不定期对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组长的召集下开展研讨工作。

两年多来,经过兰州市第四中学全体同仁的研究、分析、反思、总结等,目前兰州四中的课堂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真实课堂:课堂中学生在真实合作、真实交流、真实质疑,师生之间在真实共处、真实对话、真实分享。

2.深度课堂:课堂中有了深度学习,这也是走向思维挑战的学习,教师不仅在组织学生、迎合学生、满足学生,更是在引领学生、发展学生。

3.顺畅课堂。教师首先解决了师生的情感屏障,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再组织实施教学,师生关系顺畅了,结果自然变得更好。

4.规则课堂。课堂上在练习规则和习惯。教师练习学生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听、如何合作、如何分享,如何相互尊重、相互欣赏。课堂出现问题,能及时疏导,及时解决问题。

5.容错课堂。课堂成了学会不断改变的课堂。课堂需要不断容错,不断纠偏,教与学,课堂不是一定要分清谁先谁后、谁多谁少;师与生之间,不是一定要分清谁是课堂主人。

6.素养课堂。课堂成了让学科核心素养逐步落地生根的课堂。课堂成了可以生产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地方。课堂是教师能给学生生命生长权利的课堂。课堂里能出故事,课堂里能出素养,课堂里也能出精神。

兰州四中课堂,现已成为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提升教师教育品质的课堂;四中的课堂,已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课堂。兰州四中的教师也已经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成为一个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

总之,为加快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努力在许多方面作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思考、深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兰州四中“幸福教育136”体系之“136”幸福课堂,实施幸福教育,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指导:刘希晨

策划:刘   宏  赵   升

审核:赵维波  

编辑:沈宝祖




编辑:兰州市第四中学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第四中学.兰州田家炳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1042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