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我校正式推出优秀教师系列风采展专题报道。本系列以"树典型、立标杆、传薪火"为主旨,以“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为方向,通过深度叙写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全方位展现新时代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我们期待通过真实动人的教育叙事,解码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的智慧密码:既呈现三尺讲台上的谆谆教诲,也记录课后辅导的暖心瞬间;既分享教育改革的创新成果,也传递育人育心的教育温度。系列报道将构筑多维宣传矩阵,打造教育经验共享平台,让先进教育理念在交流中焕发新活力,让教学智慧在碰撞中催生新可能。
作者简介:
牛睿雅,201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本科学历;202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专业,获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2015年7月在兰州四中任教至今,中学二级教师,兰州市第十五届教学新秀,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获甘肃省首届微课大赛一等奖,2020年度甘肃省论文大赛二等奖,兰州市首届原创命题大赛三等奖;2021年获兰州市第二十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例比赛暨第十八届课件比赛三等奖。
2015年6月,我行将离开大学,踏上我梦寐许久的工作岗位。告别陪伴我四年的辅导员时,老师问我“你有什么教育理想”,当时的我踌躇满志,说“我要把我的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道德、讲礼貌、学习好的优秀学生”,老师笑了,他告诉我“你不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样子的,其实当一个老师,最好还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在路边鼓掌的人?我知道这个典故,英雄出征,需要有人在路边鼓掌,以壮士气。可我,应该在学生身上践行我的教育理想,促进学生的进步,该是英雄的角色吧,怎么反而变成那个在路边鼓掌的人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踏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了兰州四中一个普通的班主任。六年时光匆匆过去,我的两届学生已经毕业进入了大学,而我也迎来了工作中新的机遇和挑战。回首三年的心路历程,我借用苏轼先生的三句诗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一、 春未老,诗酒趁年华
作为青年教师,我深知高中三年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明白十五岁到十八岁的年纪是一个人自我觉醒的重要时刻,身处花季的孩子们身上有无数的可能性和创造力。因此我班主任工作的重心是引导: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成绩的进退;引导学生全力学习的同时不忘生活的重要,具体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
1、教室清洁是常规管理的重点,也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学期初我将教室划分成若干区域,按照同学们的卫生习惯和座位远近,给每位同学安排负责清扫的区域。使教室里每个位置都有负责清扫的同学,每位同学都有需要清洁的区域,方便班级内部检查和点评。每天早晨到校前十分钟,全班同学进入“劳动时间”。在清洁过程中,通过小组互相点评,鼓励每一个同学都以“细节决定成败”的高度认识,约束自己做好每一件小事,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铸造良好的班风。
2、虽然执行校规和班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明白遵守规矩就可以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权利,但冰冷的制度和“爱犯错”的孩子之间总是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越是制定严苛的惩罚措施,越是有同学喜欢触及底线以身试法,但若放弃惩罚,班规便会有如一纸空文,毫无效力。说实话,迟到是在校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这一错误往大了说是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对学习的态度敷衍、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这样上纲上线的大问题,但往小了说也可能就是因为当天堵车、路滑、睡迟、生病等突发因素导致的特殊情况,尤其在高中阶段,同学们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每晚挑灯夜读,睡得很迟,非常值得谅解。法理与情理相碰撞,尺度很难把握。经过思考,我对班规里有关迟到的惩罚措施进行了调整,把惩罚措施变成一项娱乐大家的活动,让每位同学制定惩罚方式,做成抽签形式,同学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有让迟到的同学第二天第一个到校的、有让迟到的同学给带早饭的、也有让迟到的同学表演节目的……这样,迟到的同学通过抽签获得惩罚措施,既为自己的错误获得了惩罚,又为每天的学习生活增加了欢乐,十班的孩子们打趣地说“在十班,没有什么问题是抽签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抽两次”。
3、通过班会聚集同学们的创意,提升班级凝聚力,将班集体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团队。按照班规我班每周由小组轮流举办班会、其他小组互评交流的形式开展班会活动。同学们设计和组织班会的水平提升很快,班会形式涵盖各个方面:有对国内外实事的介绍和点评(萨德事件、中美贸易战)、有对知识的介绍(介绍hip-hop、介绍漫威、介绍民谣、介绍冷知识)、有竞赛活动(小品比赛、音乐比赛、冷知识竞赛、包饺子比赛)、有联欢活动(每月集体生日、元旦联欢会)等,每次班会都让同学们收获很多,也确实给了我很多惊喜。新高一开学之初我邀请已经毕业了的孩子们来到我新接任的班级进行主题班会,介绍我们的学校和班级,他们不仅完成了一堂高质量的班会,更展现了个人魅力,在新生里圈粉无数。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别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育界泰斗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这番话令我振聋发聩。在我短短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用心发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而孩子们也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作出回馈:在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中孩子们认真用心打扫,精益求精的完善自己所负责的区域,甚至白板上方的卫生死角都不放过;美术特长生去参加集训前一起为班级办出一幅惊艳全校的黑板报;每一场班会的准备环节中同学们都群策群力……他们告诉我,在班级里最深的感受,就是“我们真的是一个集体”。
二、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从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起的,我每天早晨下午都会按时到校检查考勤、监督收交作业的情况,每节自习课都进入教室为学生答疑解惑,每节课预备铃响后都去教室提醒学生为即将开始的课堂做好准备……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安排,都是我身边的榜样——马老师手把手教给我的。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打消了同学们想着哪一天“钻空子”的侥幸心理,我班的收作业情况也得到了任课教师的广泛好评;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养成了很好的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
无独有偶,我的工作伙伴刘老师也在用她的个人魅力深深感染着我。记得我和她成为搭档的第一天,她找到我,告诉我英语学习方面她需要的帮助只有一个,就是每天听写25个单词。我按照她的要求去落实,这一做,就是两年。而我也惊奇得发现我班的英语成绩在这两年里以很快的速度稳步提升,从全年级最后一名飞跃成为年级的佼佼者。于是我也试着像刘老师一样利用课余时间让同学们完成一项名为“每日一题”的作业(即每天完成一道我指定的当天所学知识的基础题目),果不其然,我班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史蒂夫·乔布斯说过:“优秀的木匠不会用劣质木板去做柜子的背面,即使没人会看到”。两位老师的做法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魅力,也让我相信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坚持都闪烁着能最终照亮孩子们成长之路的光芒。
毛毛和小博是十班的一对活宝,在进入十班之前,我就对他们的“英雄事迹”有所耳闻。而当真正与他们接触之后,我才明白之前所有有关他们的传言真的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上学迟到、不写作业等等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考试作弊、逃课打篮球也是他们轻轻松松能够达成的成就;更有甚者:一次兽医资格证考试,班长去考务处领取了座次表回教室后,他们拿中性笔把座次表中考生的证件照全部涂成了大花脸。另一次,办板报的间隙,他们拿着黑色毛笔将教室里的监控摄像头涂成了黑色……
这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件发生之后,是一次又一次来自我们三个人的“三方会谈”。一次谈话的成效不大,他们会再次犯错,于是我们就有了下一次谈话的机会。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着,持续着……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批到了毛毛亲笔写的作业,之后的一节历史课在我课前例行进入教室时,我惊喜的发现,这两位同学居然乖乖的坐在了教室里。我看到了他们的改变。
高三临别之际,毛毛执意要跟我合影留念,他对我说“老师,真的感谢你这两年来对我一次又一次的原谅和包容”,小博参与了给学弟学妹开班会活动,并且手写了一整张A4纸的发言稿,在他演讲的结尾,他动情地说“感谢四中,感谢十班这个大家庭,感谢一直有人从来都没有放弃我”。
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由于年龄差距不大,在学生面前,我既是老师,也是他们的大朋友。三年的相处中,我明显的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这段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价值观很多的视角影响着我,但我总会在一些时候想起老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要当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些时候,是高一时曾是我学生的洁琳向班上同学夸下海口要考上211却被奚落之后冲到我面前抱着我嚎啕大哭暗暗立志的时候;是十班每次月考都第一名的鹏鹏不经意间扭头看着我说“老师,你是我在四中最佩服的人”的时候;是一整个文科班的孩子不约而同的写明信片告诉我虽然他们不喜欢数学,但因为我他们不会选择放弃的时候。
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希望。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是自己的英雄,他们勇敢的去经历、去体验。每一个英雄都渴望在自己出征的路上掌声雷动,每一个孩子也都希望被认可,被肯定。如此,作为老师,便成为一个在他们成长“路边鼓掌的人”吧,他们会用真实的成长让我们明白付出从来都不会白费。
指导:刘希晨
策划:刘 宏 赵 升
初审:牛睿雅
复审:王天强
终审:赵维波
编辑:沈宝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