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教育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参观报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参观报告

2025年04月11日 17:27:19 访问量:50

航天,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无尽遐想与探索欲望,是科技发展的璀璨明珠。2025年4月9日下午我们有幸参观了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近距离接触了东方红一号、嫦娥五号、北斗导航卫星等珍贵模型,了解了航天发展史,深刻认识航天精神。下面我对参观成果做以报告。








参观内容








1、模型参观

东方红一号——中国航天的起点

走进展览厅,东方红一号模型格外引人注目。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的升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嫦娥五号——月球采样的征程

嫦娥五号模型结构精密独特。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之旅。嫦娥五号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人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结果。

北斗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的利器

北斗导航卫星模型设计逼真,还原度极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2、航天发展史学习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标志中国航天事业拉开序幕 。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2003年,“神舟五号”将杨利伟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之后,“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中国空间站建设等工程不断推进,取得诸多开创性成果 。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的历史性突破。

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

3、航天精神感悟、致敬伟人

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长期的航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航天精神的力量。面对技术封锁、资金短缺,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和高风险的任务,航天人始终坚守初心,勇攀科技高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致敬!

4、航天与物理、化学学科的紧密结合

航天领域是物理和化学学科的重要应用场景。

火箭的发射利用了牛顿第三定律,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出,从而获得向前的反作用力。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等物理知识。

航天器的材料需要具备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这就离不开与化学科的结合。在卫星的电子设备中,半导体材料、电池等也都与物理化学密切相关。








参观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全体同学对我国的航天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对航天与学科的联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航天技术展现我国科技实力的进步,而这些成就离不开物理化学知识的应用。此次学习,提升了我们对物理、化学学科学习兴趣,更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身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传承航天精神,共同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指导:刘希晨

策划:刘   宏 赵   升

撰稿:高一(1)班 刘婧辰

摄影:高一(1)班 李   蜜   金熙仑

初审:范亚会

复审:梁   琨

终审:曹峻英

编辑:沈宝祖

编辑:兰州市第四中学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第四中学.兰州田家炳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1042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