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对我校优秀教师代表的感人事迹和教育理念进行展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教育生态,铭记师恩,感恩教师,祝教师节快乐!
严谨自律 不断超越
作为高三级部主任的苏海秀是一位勤劳善良、严谨自律的好老师。她奉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她以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她对工作任劳任怨,竭其所能,以一种不解决困难不罢休的坚韧精神,高质量完成任务;她率先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她积极进取,砥砺前行,二十年如一日,为莘莘学子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诠释了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自任教以来,她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拥有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影响周围同事,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她的自律信条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她十分推崇“身教”,奉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原则。作为班主任,要求学生7点15分到校,而她自己每天总会在7点10分之前出现在教室门口;即使打扫卫生这样细小的事情,她也总是为同学们身先示范:捡纸屑,摆花草,整书柜,等等,真可谓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契机。通过班级“文明之星”“先进小组”等特色创新评选活动,精选优秀事例树立典范,借助主题班会挖掘榜样的力量为孩子们树立人格标杆。
“满怀激情,无私奉献”是她的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始终奉行“一块砖”的精神,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对工作任劳任怨,从不挑三拣四;哪里有困难,她定会毛遂自荐,冲在解决困难的最前沿,想方设法,竭其所能,以一种不解决困难不罢休的坚韧精神,高质量完成任务。
2019年,她带三个班的化学课,兼任班主任,还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任务非常繁重。孩子正值高三,每天得接送,给孩子做饭,已忙得不可开交。母亲又在此时得了脑梗住院,得有人照看,一时间简直是焦头烂额。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她没有请一天假,挤时间在医院、学校两头跑,晚上陪床,早上准备早餐,输液照顾母亲的事全部交代给护士,自己急急忙忙往学校赶,甚至于备课都是在医院陪护时完成。她咬牙坚持,为的就是对学校的承诺,为的就是对学生的责任,为的就是不给组织添麻烦。
“倾注爱心,快乐施教”是她对待学生的常态
作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她对孩子充满爱心。认为“爱一个孩子容易,爱全体难。”尽管难,但苏老师还是破解了这个难题。她以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对于班里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思想上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苏老师经常找他们谈心,嘘寒问暖,从家访或与学生书信交流中找到突破口,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真心交流。当学生不再过度敏感时,苏老师就会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与学生共同商量出一个对策,在学生不排斥的情况下及时解决了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她在物质上给予帮助,经常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和教辅资料,有时候还会买早餐;面对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苏老师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宽容之心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她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苏老师的班上,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苏妈妈”。
她擅用赏识教育,经常鼓励学生。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她总是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有时做一个鼓励的手势,有时给一个赞许的目光,有时给一个肯定的微笑,有时会拍拍学生的肩膀,有时还会给学生一个拥抱,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肯定。当然,她对学生并非一味地无条件宽容,而是宽严并重、刚柔相济。
“锐意进取,不断超越”是她不懈的追求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她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担当教育改革的先锋,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在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进修的同时,还主动向专家、优秀同仁、先进教育工作者请教学习,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兰州市第一期研学培训中,她对组织学生研学的意义及措施的独到见解,赢得了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在后续跟进活动中,对出现的问题也有前瞻性预判,研究出一整套应对问题的策略,深受大家的称赞。在兰州市组织的两期生涯规划培训中,她表现更为积极,不仅对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解,还对学生选课、三年规划等有想法。她是一位喜欢挑战、有学习热情、有工作激情的老师,既重教书又重育人,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学习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宽厚,做事有责任心。
“认真教学,潜心教研”是她对专业教学的保证
她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率先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教研活动是课改载体,教研是先导。为此,她在教研活动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课题“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家校互动信息化交流平台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获市级个人课题一等奖;承担省级规划课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演示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积极探索,想办法,找措施,在规定时间完成,并顺利结题。论文《有多少感动可以重来》《优化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等10多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这些成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资料,对学校化学组的课堂教学改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十多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师德还是教学绩效方面,她不仅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还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教育热土上,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指导:耿高飞 刘希晨
策划:刘 宏 赵 升
供稿:办公室
审核:杨兴平
编辑:沈宝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