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为媒,素养为核。”为深化生物学课程改革,推动大概念统领下的情境教学实践,4月24日,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兰州市第四中学举办“基于大概念的‘科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设计”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理论解析、案例分享等形式,为教师搭建了理念更新与方法创新的交流平台。本次活动由市教科所教研室景雪峰主任主持,特邀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王颖老师担任主讲专家。全市高中生物学教师共50余人参与。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活动聚焦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如何通过情境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围绕生物学学科教学,系统解析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二、核心研讨内容
王颖老师为老师们做了名为《生物学教材中的情境创设》线上讲座,帮助老师们明确情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点。
1.为什么创设情境
王颖老师以新课标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大概念视角下情境教学的设计逻辑。他强调,情境创设需紧扣“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融合学科本质与真实问题,通过“科学+”模式打破学科壁垒。王老师结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展示了如何将社会热点转化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从“知识记忆”转向“科学探究”,现场教师深受启发。
2.什么是情境
王老师从三个角度详细阐释了什么是情境,包括生物学教学情境、生物学教科书情境,以及二者的关系。
3.生物学教科书创设情境的方式
颖老师对比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四套教材的迭代脉络,指出教材情境已从“知识传递”转向“素养培育”,从“知识讲述”转向“探究引导”。新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将情境融入正文介绍、栏目素材、以及习题巩固,呈现出显性主题式情境、隐性内容式情境、结构化复合情境等情境类型。
4.怎样更好地创设情境
王老师引用赵占良老师提出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四条原则和谭永平老师提出的好情境的特点,分析讲解了创设生物学教学情境的原则。王老师强调,在创设情境时,要丰富情境来源,基于情境设计好问题,同时,要基于教学需求创设情境。
三、活动总结及成效
兰州市教科所景雪峰主任在总结中指出,王颖老师的分享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情境教学提供了系统性指导。他呼吁教师以“大概念”为锚点,将教材、课标与学生认知特点紧密结合,同时关注分层教学策略,提升课堂实效。未来,教科所将持续开展“情境教学工作坊”与课例研修,助力教师突破设计瓶颈,赋能生物学课堂提质增效。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设计框架。与会教师普遍反映,活动内容紧扣课改前沿,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价值,为推进情境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范式。
指导:刘希晨
策划:刘 宏 赵 升
初审:康璟妍
复审:王天强
终审:赵维波
编辑:沈宝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