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太原市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开展了太原市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组“大单元教学”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兰州市第四中学高一高二英语组全体教师集体参加学习,希望以此次经验分享活动为契机,全体教师能够对双新工作上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真正做到对标新思想,运用新策略,打通新路径。
太原市共有四名教师分别以“单元说课”和“课例展示”为主题与线上线下教师进行分享、交流、探讨。
单元说课
首先,来自于太原市第五中学的苗启慧老师以外研版必修三第二单元《Making a difference》为例进行大单说课。苗老师以本单元为例,做了单元整体分析,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运用其中,为我们生动具体地以真实单元为例,演示了如何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学习,我组教师认为:教师在备课中应加强逻辑思维,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反思都要将大观念贯穿始终。大观念并非教师直接灌输,而是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三观,学生自己生成感悟,从而能从哪怕一个小点,一个小行为上影响其一生,在教学过程中推动教-学-评一体化。
课例展示
然后,来自于太原市第五中学的李瑞涛老师、太原十八中同心校区焦晔老师及太原五十六中刘嘉玲老师以外研版必修三第二单元《Making a difference》中的多模态语篇为例进行了课堂展示。三位老师从介绍中外的助人主题日及优秀人物开始,通过讲述几位优秀人物的突出事迹和他们从事的公益事业,丰富学生对优秀品行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外普通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和善行的力量,最终形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学生能够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语境、内容,基于单元提供的个人故事、人物传记。电话咨询、个人简历等多模态语篇,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技能。读懂语篇内容,听懂并能独立进行电话咨询,丰富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能够使用新学语言描述人物品行,恰当使用过去分词做定语描述人物的事迹及撰写人物介绍,并探究不同文化在助人为乐方面的共通之处。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与挖掘,能够运用单元所学知识评价人物对社会的贡献,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培养自己坚持善行,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树立对社会服务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学生语言运用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尤其是在练习部分扩充课外知识,很多的就写作汇油然而生,这看似无意却是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点,并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
学习感悟
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
(1)促进育人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师强化以素养培养为轴,站在全人发展角度提炼核心素养价值,做到心中有学生;
(2)引导育人方式的改革。强调生活逻辑和认知规律,强化实践和活动对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
(3)把过去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化、结构化、体现综合性,呼应实践性,做到少而精。
总之,每一次倾听,都有思想的澎湃。每一次交流,都有心灵的震撼,每一次研讨,都有新奇的发现。研训是播种、是耕耘、是收获、是思考、也将会是绽放!我组老师在倾听中有所感,在记录中有所思,也将会在实践中有所进步!
指导:刘希晨 耿高飞
供稿:英语组
撰稿:马彬 刘敏
编辑:沈宝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