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我校正式推出优秀教师系列风采展专题报道。本系列以"树典型、立标杆、传薪火"为主旨,以“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为方向,通过深度叙写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全方位展现新时代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我们期待通过真实动人的教育叙事,解码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的智慧密码:既呈现三尺讲台上的谆谆教诲,也记录课后辅导的暖心瞬间;既分享教育改革的创新成果,也传递育人育心的教育温度。系列报道将构筑多维宣传矩阵,打造教育经验共享平台,让先进教育理念在交流中焕发新活力,让教学智慧在碰撞中催生新可能。
作者简介:
李世燕,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兰州市市属学校教学新秀,兰州市第四中学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三八红旗手。曾获得兰州市班主任综合素能大赛一等奖、兰州市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二等奖、兰州市我的教育故事大赛二等奖、甘肃省中小学优秀教育论文大赛三等奖。参与多项省市级教育规划课题。
每个做教育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故事都会增加人生书页的厚度。而今天我的故事,我想从我的老师开始讲起。有人说:一所好的学校既要有求善问道的莘莘学子,也要有潜心育人的老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就遇到过很多兢兢业业、潜心育人的益友良师。
不忘来时路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热爱教育、不遗余力;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是实验室里;我们一般称他圆圆老师或者圆圆学长;他叫郑圆成,是教我们中学物理实验的老师,他人如其名,有着圆圆的身材,并且面色红润。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因在高中物理实验方面的特长,最终留校任教,承担物理专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以及负责组织承办各种物理类竞赛。
在所有学生的眼里,在学业和生活方面,圆圆老师一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还记得在师范技能大赛前,他带着我们一遍一遍的从上台、站位、音量、动作、神态、表情、板书、穿着等方面一点一点的抠细节。还记得在自制教具大赛、微课大赛、力学竞赛前,从早上七点到凌晨两点,他带着我们一点一点找突破,一步一步完善细节。
他说,我还年轻,才刚硕士毕业,就担任教学加班主任的工作,可不能辜负校领导的重托。他带领我们一起拼搏,力争在中学物理实验方面取得突破,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带着我们一起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摸索。
再好的身体也有扛不住的时候。2013年9月的一天,当时正处于“第二届力学竞赛”备赛的紧要关头,他因中暑身体不适,硬撑着指导我们反复调试模型。看着他略显苍白的脸,我们非常感动。这时他突然笑着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拼搏在这里体现!”那一刻,同学们也都笑了,心里似乎获得一种很奇异的力量。正是在这股力量将我们很多人送上了力学竞赛的领奖台,后来又将我们送上浙师大附中选修课的讲台。
最最幸运的是,在我的身边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高先龙老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经常在外参加各种交流、论坛,却从没有耽误过任何一节课,他说:“学生的课,总不能落下。” 他组建了学科qq群,用于及时进行师生交流探讨;他每个周末都要加一节额外的辅导课,因为学习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他要求我们每两个星期读一本书并撰写读书笔记,因为一个理科生,不能闭门造车,更应该知道别人是如何思考的;他说作业不一定要做出答案,但要有你的思考和过程;他逼着我们自己摸索编程、软件、应用,因为学会学习是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他可以因为一个标点符号跟我们较劲。他经常逼着我们和他一起思考,却从不把答案告诉我们。
这就是高先龙老师,低调理性,严谨仔细。他像一棵青松,苍翠葱茏,巍然挺立,一直荫庇他的学生。
他钻研科研,不忘教学,砥砺前行,严以律己,卓有成效。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向着物理教育和科研的顶峰不断挺进。
他很喜欢朱永新教授的一段话:“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和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他说,自己在工作中一直这样自找麻烦,砥砺前行。“只教不研浅,只研不教空。”他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从浙师大毕业已经很多年。很多的事情都已经记得不是那么太清晰了,但总有一些人、一些精神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许学军老师的一丝不苟,宗丰德老师永葆激情……
做好摆渡人
记得在新教师宣誓的时候,有一句话,映像深刻,记忆至今。“教育是: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爱心托起爱心,用生命激扬生命。”
“老师,我觉得落马的贪官不全是他的错,他也不想要,是别人一再把钱塞给他。”
我心里一紧。这堂《坚守底线 清白不贪》的班会课,是想引导学生从落马高官的忏悔中总结教训、引以为戒,养成良好的道德底线、将来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然而当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批判贪官的愚昧和失控时,却冷不丁冒出个“异类”。
“也好,思维碰撞才能让真理服众,特别是班会,不能为了‘政治正确’而强制纠偏学生思想。正确更要有道理和说服力。”
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不动声色地把脸转向其他学生:“对于这位同学的观点,大家怎么看呢?”
问题一聚焦,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怎么会是别人的责任呢?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送钱的人说把钱暂存在他这里,他心里肯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他留下说明已经打破了原则、起了歪心思、动了贪念。”学生们纷纷参与进讨论中来。
当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后,我因势利导:“每个都会在各种各样的时候遇到一些难以抗拒的诱惑,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们再次展开探讨,最后形成共识:每个人要有底线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才能在面对诱惑时守住底线、守住初心。就这样,一堂原本普普通通的班会课让学生们直呼“有意思”“有收获”。
“养正”思想也一直是我带班育人的核心理念,也许我无法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多少行业技术的领军人物,指点江山的高官政客、激扬文字的骚客文人,但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将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敬业乐群、守正创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好公民,一个踔厉奋发、孜孜以求的新时代奋斗者。
从尖峰山下到钱塘之滨,如今再到母亲河畔。“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的坚强。”我把我的老师曾经教给我的东西,又继续交给我的孩子们,完成我们之间的传承和接力。
央视主持人大赛冠军邹韵曾说:站在台上的需要一种气,那就是底气。舞台如此,讲台亦是如此。生命经历了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我相信就会有怎样的底气。而我将用我毕生的精力做好这场爱和生命的接力。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送你上岸后你的笑颜,而我将不忘来时路,做好摆渡人。
![]() |
![]() |
![]() |
![]() |
![]() |